宝宝总是哭个不停?别急,可能是肠绞痛!

Posted :

in :

by :

一、什么是肠绞痛

肠绞痛并非一种确切的疾病诊断,而是用来描述宝宝反复发生的、无法安抚的哭闹现象。通常,健康足月的宝宝在出生后 2 至 3 周左右开始出现肠绞痛症状,一般在 3 至 4 个月大时逐渐自行缓解。

从生理角度来看,宝宝的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有时可能会出现痉挛性收缩,这就引发了肠绞痛。当肠道快速蠕动,肠内气体无法顺利通过时,宝宝就会感到疼痛不适。此外,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道的控制能力较弱,也容易导致肠绞痛的发生。

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往往会突然大声哭闹,哭声尖锐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能哭上几个小时。他们可能会出现面部涨红、膝盖弯曲贴近腹部、双脚发凉、双手紧握等表现,仿佛在承受极大的痛苦。而且,肠绞痛常常在傍晚或夜间发作,这也让疲惫了一天的家长们更加焦心。

二、如何安抚宝宝

  1. 腹部按摩:将宝宝平放在床上,家长洗净双手并温暖双手后,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这样做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从而缓解宝宝的疼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每次按摩 5 至 10 分钟左右即可。
  2. 襁褓包裹:用柔软的小毯子将宝宝包裹起来,模拟子宫内的环境,给宝宝带来安全感。包裹时要注意不要过紧,确保宝宝的四肢能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呼吸顺畅,不要捂住口鼻。这种类似子宫内的包裹感可以让宝宝感到舒适,从而减少哭闹。
  3. 声音安抚:宝宝在子宫内时,习惯了妈妈体内的各种声音,如心跳声、血流声等。因此,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类似的白噪音,如吹风机声、吸尘器声、流水声等,或者播放轻柔的音乐,音量控制在 40 至 60 分贝左右,以帮助宝宝平静下来。也可以把宝宝抱在胸前,让宝宝贴近家长的心脏,听到熟悉的心跳声,这同样能起到安抚作用。
  4. 调整喂奶姿势: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妈妈要确保宝宝的嘴巴完全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的角度,保证奶液充满奶嘴,防止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吞入空气。喂奶后,要将宝宝竖着抱起,轻拍背部,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空气,减少肠胃不适。
  5. 适当运动:抱着宝宝在房间里慢慢走动,或者轻轻摇晃宝宝(注意动作要轻柔),这种轻微的运动可以让宝宝感到放松。还可以让宝宝趴在家长的手臂上,轻轻晃动手臂,模拟在子宫内的晃动感觉,有时也能有效安抚宝宝。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