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一种较为常见却常被忽视的病毒 —— 巨细胞病毒。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都是它的携带者,且很多时候它悄无声息,让人毫无察觉。但对于怀孕的女性而言,它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 “危险分子”,对宝宝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全方位了解一下这个 “熟悉又陌生” 的巨细胞病毒。
一、认识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学名人巨细胞病毒,它与水痘、单纯疱疹病毒同属疱疹病毒家族,可谓是 “亲戚” 关系。平时,它大多处于潜伏状态,就像一个安静的 “休眠者”。然而,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它就可能被激活,开始 “兴风作浪”,并通过体液交换进行传播。常见的传播体液包括唾液、阴道液、精液、血液、母乳等。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性接触传播,这是成人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母婴传播,包括阴道分娩时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哺乳时通过母乳传播,以及最需要警惕的宫内感染,即宝宝在子宫内就感染了病毒,这种情况被称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三是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和输血等医疗操作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属于极易感染的人群。先天性感染的宝宝,有的出生后看似健康,但有的可能一出生就伴有一系列不良状况,如小头畸形、低体重等,后续也可能出现发育方面的问题。

二、不同人群的感染症状
对于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感染巨细胞病毒后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疲劳、喉咙痛、肌肉痛、发烧、腺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但孕妇一旦感染,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出现多种严重问题。宝宝可能会出现小头、低体重,还可能伴有皮疹、黄疸、视网膜炎、癫痫等症状。即使有些宝宝出生时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生长发育,以后也可能出现视力、听力障碍,发育迟缓,甚至学习障碍等问题,对孩子的一生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三、巨细胞病毒的流行情况
巨细胞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流行。在美国,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小孩在五岁前就感染过该病毒,到四十岁时,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曾感染过。而在我国,虽然具体数据略有差异,但感染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在儿童保育领域工作的人员,由于经常接触儿童,感染风险相对更大。
四、诊断方法
如果怀疑感染了巨细胞病毒,诊断方法相对简单。通过血液检查,或者采集尿液、唾液样本,医生可以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对于怀疑感染的宝宝,需要在出生后几周内尽早进行这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此外,超声检查也可能帮助发现胎儿是否有感染迹象,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五、孕期如何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准妈妈们来说,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与儿童的接触,尤其是那些上日托班的孩子,他们可能是病毒的潜在携带者。要避免亲吻孩子的嘴巴,不与孩子分享食物和餐具,在给孩子换尿布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性行为方面,没有稳定忠诚关系的妈妈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要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生病时身体免疫系统较弱,病毒更容易被激活,所以要远离打喷嚏、咳嗽的病人,减少感染机会。

六、感染后的处理与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应及时就医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需要等待几周时间,而感染后的症状也可能在 12 周后才会显现,所以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随访。
目前,一旦感染巨细胞病毒,病毒就会终身潜伏在体内,无法完全清除。不过,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一般人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病毒活跃期的副作用往往只会持续几周时间,身体可以自行调节恢复。但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病毒活跃的孕妇和新生儿,就需要进行治疗了。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缬更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治疗周期一般为六周到六个月,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七、支持网络:你并不孤单
如果不幸你或你的孩子受到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的影响,不要感到孤单,有许多支持网络可以为你提供帮助。例如,有家长对家长的支持网络,在这里,经历相似的家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给予彼此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还有国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疾病登记处,它为患者家庭和医疗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收集和分享数据,推动对该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
据统计,三分之一的感染妇女会将病毒传给孩子,每年每 200 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所以,当宝宝被诊断出相关问题时,不要过度自责,这并不是你的错。要积极与卫生专业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密切关注宝宝的症状,及时为自己和孩子争取合理的医疗和生活支持。

通过以上对巨细胞病毒的全面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尤其是备孕和孕期女性,做好预防工作,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如果有任何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