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你真的懂吗?

Posted :

in :

by :

这些事情,你必须知道!

疫苗接种,作为现代医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预防天花到如今对抗各类病毒,疫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智慧与疾病斗争的伟大征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疫苗接种还存在诸多疑问和误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那些关于疫苗接种你必须知道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疫苗的原理,简单来说,是通过向人体引入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病原体的一部分(如蛋白质、多糖等),或者是编码病原体抗原的基因等,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当人体真正接触到这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能迅速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以流感疫苗为例,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据统计,在流感流行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可使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降低约 50%。对于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接种疫苗更是预防疾病的关键防线。接种疫苗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贡献。当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后,就会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能有效阻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保护那些因特殊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如对疫苗过敏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等。

二、疫苗接种有哪些种类?

(一)一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常见的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这些疫苗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能够为他们构建起抵御常见传染病的坚实防线。

(二)二类疫苗

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例如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都需要根据预测的流行毒株来生产新的疫苗;肺炎疫苗,可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水痘疫苗,能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水痘传染性强,接种疫苗是预防其传播的有效手段。二类疫苗虽然需要自费接种,但在特定情况下,对于增强个人的免疫力、预防特定疾病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接种。

三、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或接种者本人应向医生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包括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是否对某些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等。如果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如感冒、腹泻等,一般建议待病情好转后再接种疫苗,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或加重原有病情。同时,要了解即将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接种程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信息,做好心理准备。

(二)接种时

在接种现场,要配合医生的工作,按照要求出示相关证件(如儿童预防接种证),并再次确认疫苗的品种和接种剂量。接种过程中,要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肌肉紧绷,影响疫苗的注射。如果是儿童接种,家长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防止孩子在接种过程中乱动,以免造成接种部位不准确或疫苗注射不完全等情况。

(三)接种后

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点留观 30 分钟,以便在出现急性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留观期间要注意观察自身或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疹等异常表现。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轻微反应,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 1 – 2 天内会自行缓解。可以通过局部热敷(卡介苗接种后除外)的方式来缓解不适。同时,接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或影响疫苗的效果。

四、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后,大多数人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或严重的反应。

(一)轻微不良反应

  1. 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一般红肿直径在 2.5 厘米以下为弱反应,2.6 – 5 厘米为中等反应,5 厘米以上为强反应。这些局部反应通常在接种后 24 小时内出现,持续 1 – 2 天可自行消退。
  2.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体温在 38.5℃以下为低热,38.5 – 39℃为中等热,39℃以上为高热。部分人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全身反应大多在接种疫苗后 1 – 2 天内出现,持续 1 – 2 天也会自行缓解。对于轻微的发热等全身反应,可以通过多喝水、适当休息等方式进行缓解。如果体温超过 38.5℃,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二)严重不良反应

虽然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但也有可能发生。例如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还有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如接种疫苗后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但这些情况的发生率极低。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五、特殊人群如何接种疫苗?

(一)孕妇

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在接种疫苗时需要格外谨慎。一般来说,灭活疫苗在孕期接种相对安全,如流感灭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等。在流感流行季节,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免受流感病毒的侵害,降低孕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还可以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提供一定的保护。然而,减毒活疫苗通常不建议在孕期接种,因为减毒的病原体有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如麻疹、风疹、水痘等减毒活疫苗。但如果孕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种了减毒活疫苗,也不必过于惊慌,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老年人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推荐老年人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种,以应对不同流行毒株的变化。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对于降低老年人因肺炎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效果。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前,同样需要向医生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患有慢性疾病、近期的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以及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三)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等)的人群等。这类人群接种疫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对疫苗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甚至在接种某些疫苗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灭活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相对安全,但免疫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减毒活疫苗通常不建议接种,因为减毒的病原体有可能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体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医生会根据其具体的免疫状态、疾病情况等综合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以及选择何种疫苗更为合适。

疫苗接种是一项关系到个人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种类、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进行疫苗接种至关重要。只有积极、正确地接种疫苗,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共同为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希望大家通过本文对疫苗接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